blogbus.com
域名年龄: 22年10个月17天HTTP/1.1 200 OK 服务器:BSM 访问时间:2015年07月31日 23:39:53 类型:text/html; 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连接:keep-alive 语言环境:PHP/5.2.13 设置Cookie:valid=blogbus.com; expires=Fri, 31-Jul-2015 16:39:52 GMT; path=/; domain=.blogbus.com X-FCGI-NODE: 192.168.1.114:9000 Content-Encoding: gzip 网站编码:utf-8
Sankey的海洋咖啡馆这只是一个属于个人的聆听经历,属于个人的Cafe Del Mar。所有的音乐都基本遵照这个奇怪的人的口味,这里只是一个介于主流和非主流的灰色区域。2012-07-03搬家看到大巴的用户流失的越来越多,加上不间歇的抽风,怕哪天真的就瘫掉,日志全无,索性先搬家。请移步http://sankeytechno.blog.163.com/Tag:发表于23:58:00 | 阅读全文 | 评论 0 | 编辑 | 分享 02012-07-01Trevor Pinnock/English Concert《Vivaldi Concertos》:他们几乎就要成功了 - [古典回眸]演奏:Trevor Pinnock/English Concert等专辑:《Vivaldi Concertos》(2001)厂牌:Archiv评级:★★★★ 一套5CDBox Set,冠名为VivaldiConcertos,初看这名字或许会有些疑惑,这会不会又是那种不是特别专业的入门类别唱片?但若看到封面赫然印着的TrevorPinnock和The EnglishConcert,那悬着的心多半就落了下来。毕竟前面的两个名字可是巴洛克古乐的一枚商标,本来看起来可能有些初级的选辑顷刻间就变得收藏价值十足。喜欢巴洛克音乐的人,对于TrevorPinnock和The EnglishConcert的那些巴赫音乐的录音恐怕不会陌生。德国音乐在一个英国人手上焕发光彩,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TrevorPinnock的巴赫录音是杰作,已是不争的事实。 看到封面右下角的“CollectorsEdition”,心里就稍微有了底。这套BoxSet估计和之前的HarpsichordConcertos的路数一样,又是将几年里分别录制的单CD碟整在一起变成BoxSet来售卖。每张CD封底的出版时间最终印证了之前的猜想,不过如此一来,也说明这套选辑中每一张CD当年都是单独出版发行,至少其整体感比起那些入门级的金曲大杂烩强上不少。再说套装收藏也要比收单张CD简便的多,之前能够一网打尽。 选曲上还算满意,维瓦尔第最优秀的作品集Op.3作为CD4和CD5出现,Op.10的六首长笛协奏曲则出现在CD5,CD1和CD2则精选了维瓦尔第的一些协奏曲,更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让CD1和CD2充斥着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而是混入了不少管乐协奏曲。大师的小提琴协奏曲固然是声名在外,但管乐协奏曲在音色上却更加活泼,而且清一色的小提琴也难免让人有腻烦之感。巴洛克时期的一个可贵之处就是不像后期除了钢琴协奏曲就是小提琴协奏曲,而是充斥着各种编制各种音色的协奏曲,这或许有部分原因是应对巴洛克的室内编制乐团采取的灵活曲式,但相比后期曲式上的单调,这些巴洛克协奏曲显得异常生动。 TrevorPinnock试图在维瓦尔第身上延续他们在巴赫那里获得成功的秘诀。始终如一的典雅风格,使得他们得以和那些肆无忌惮想在巴洛克音乐上表现个性的指挥家和演奏家拉开距离,后者试图用浪漫主义的自由风格来改写巴洛克音乐的表现形式,但最终往往破坏了巴洛克音乐内在的均衡感和节奏感。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连接巴洛克的音符,虽然有新意,但难免会有一种串味的感觉,同时也使得巴洛克音乐本身变得和浪漫主义音乐一样腻歪起来。即使是和古乐派相比,TrevorPinnock和The EnglishConcert的平稳雅致的演奏也使得他们得以占据中上游的位置。 如果撇开IMusici的存在,TheEnglish Concert几乎就要成功了。不幸的是,这个意大利乐团的存在最终让TheEnglish Concert暴露了自身的英国味道。自50年代起,IMusici以他们一贯的华丽风格成为了诠释维瓦尔第的不二人选,而这种华丽在英国人的清淡风味面前显得更加浓烈。维瓦尔第音乐中的热情,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在IMusici的录音中被定了型,他们1962年录制的Op.3让TheEnglishConcert的Op.3录音顷刻间沦为二流水准。作为听众,你是愿意选择一个淡雅而不激烈的英国维瓦尔第,还是富有激情的意大利维瓦尔第?IMusici那些颤动而极富情感的小提琴琴弦,现在看来依然是不可战胜的。 如果说在理智的巴赫面前,TheEnglish Concert的风格可谓相辅相成的话,那么奔放的维瓦尔第可就没有那么好驾驭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IMusici的维瓦尔第已经是无法逾越的大山,但是相比那些毫无章法的维瓦尔第录音,TheEnglish Concert依然有傲视群雄的资本,他们的中规中矩放在如今反而变成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毕竟,不是谁都能像IMusici那样收放自如,将激情倾泻而出时能够使其保持稳定,而不至于失去控制。Tag:音乐 乐评 古典发表于20:54:00 | 阅读全文 | 评论 0 | 编辑 | 分享 02012-07-01维瓦尔第的复兴 - [古典回眸] 巴洛克音乐中,维瓦尔第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和巴赫和拉莫等法德键盘艺术家相比,维瓦尔第的光彩可能会稍嫌逊色一些,不可否认前两者的音乐深度确实要高过后者,使得部分人认为维瓦尔第过于“流行化”。虽然有着四季协奏曲为其撑起门面,但也不能完全否认标题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助推力。至于被其20世纪的同行达拉比克拉批评“将同一首协奏曲写了五百次”,却也未必是无端指责,从其海量协奏曲作品之间的相似度这点来看,维瓦尔第确非完全无懈可击。 仅仅因为这些理由,就无视维瓦尔第的音乐,恐怕会让你错失巴洛克音乐中相当一部分的优秀作品。试想,若维瓦尔第真像其反对者所述,竟会如此平庸,为何同时代的巴赫竟会对其推崇备至,并挑选了10首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将其改编为管风琴和羽管键琴作品?既然如今巴赫已被尊为音乐之神,难道其品味和眼光竟会大失水准,会对一位“将同一首曲子写了五百遍”的平庸作曲家如此喜爱? 其实论旋律的流行度、流畅度和舒适度,在巴洛克时期维瓦尔第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作曲家。虽然其海量的作品中让人偶尔会感觉隐约透出“雷同”两字,但其音乐中海量的热情,却令人无法不为之动容。无论是欢快的大调,还是忧郁的小调,总有一种鲜活的能量从不断变换的音符之间流露出来。这种感觉,想必许多人早已从四季协奏曲中体会到。那首耳熟能详的“春”的第一乐章中,如火一般的绚烂与奔放,不免让人联想到作曲家鲜明的红色头发,仿佛维瓦尔第的活力源泉是与生俱来一般。 在其作品集第三号“和谐的灵感”(Op.3,L' EstroArmonico)中,这种感性的表达方式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会有人认为Op.3没有Op.8那么有名(Op.8中12首协奏曲的前四首便是“四季”),毋容置疑,没有四季,就没有今日维瓦尔第在大众领域的名气。但在维瓦尔第的浩瀚作品中,四季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水准,维瓦尔第真正耀眼的作品,依然集中体现在Op.3即“和谐的灵感”中。四季虽然本身不俗,但的确沾了“标题&rdquo
© 2010 - 2020 网站综合信息查询 同IP网站查询 相关类似网站查询 网站备案查询网站地图 最新查询 最近更新 优秀网站 热门网站 全部网站 同IP查询 备案查询
2025-10-13 22:28, Process in 0.0090 second.